03

2018-01

2017国企国资十大关键词

新闻来源: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 浏览次数:时间:2018-0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真抓实干的五年。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难点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督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深入推进。

与以往相比,本次国企国资改革少了些许的喧嚣,似静水流深,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沉淀,在2017年呈现出诸多新变化与新特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国资报告》以2017年的报道重点和月度新闻盘点为基础,结合国资委网站、国资小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了2017年国企国资领域的十大关键词。

这十大关键词分别是:国企党建,监管职能转变,公司制改革,央企重组,混改,提质增效,企业家精神,央企创新成果,一带一路,精准扶贫。

2017年,国企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提升和实质性加强,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明显提升和实质性加强;

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

中央企业数量调整至98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重组整合后的企业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不断下降,经营效益稳步上升;

混改积极稳妥实施,已在重点领域确定3批50家试点企业,试点将由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围;

“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行职能转变方案;

为期两个月的“央企创新成就展”,101家中央企业首次集中展示创新力量;

项目投资集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挺进,深耕“一带一路”成为央企迈向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

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对国有企业家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中央企业扶贫基金快速投入实际运作,进一步拓宽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国有企业坚持提质增效理念不动摇,以先行者的姿态,助力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国资报告》联合国资委网站、国资小新,根据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多方大数据,筛选出20个与国企国资有关的新闻条目,供广大网友进行投票,选出2017年度十大国资微新闻。

回顾2017国企足迹,探寻改革发展密码。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新时代有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国企。展望2018年,新时代国企改革将向纵深挺进,国企发展将迈向世界一流,国资监管将开创新局面,国企党建将开启新征程。

十大关键词之一:国企党建

回望2017“党建工作落实年”,国企国资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提升和实质性加强,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国企党建得到实质性加强

时间的指针转向2017年年初,国资委党委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开宗明义提出:2017年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年”。这是继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后,国资委为全面落实党建各项任务、要求发起的冲锋号角,同时,也为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工作奠定全年主基调。

回望2017,国资委紧扣“落实”二字,促使党建工作层层穿透、环环推进,管党治党局面挺向纵深;企业践行红色使命,贯彻落实党建部署铿锵有力、步步为营,织就起一套严密、立体的党建网络体系。强根铸魂抓党建,踏石留印见实效。过去一年来,国企国资强党建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态势。

“党建工作落实年”,国有企业党建上下联动、多点开花的昂扬势头已拔地而起。2018,蓄势而上。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定力攻坚克难,方可真正实现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对症下药,细分任务清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国企普遍存在着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四化”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以“四化”为问题导向,开单处方,逐一“化解”。2017年上半年,中央组织部和国资委党委共明确30项重点任务。其中,国资委党委确定的重点工作共23项。

有诺必践,言出必行。中国核建党组针对国资委党委提出的2017年23项重点工作,确定了32项重点工作,确保每项工作都取得实在效果。

2017年5月5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的背后,与中国商飞架构起的党建机制密不可分。2017年3月9日,中国商飞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公司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型”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细则》等9项制度,“立柱架梁”形成体系。

对照工作清单,近一年来,国资委党委与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一环一环往前推,一件一件抓落实,接连掀起国企党建实践热潮,持续将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牵住牛鼻,落实责任到人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说到底是责任问题,抓责任落实就抓住了“牛鼻子”,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管党治党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的问题。

为强化责任,抓落实,2017年4月17日,国资委党委召开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座谈会。强调以责任为抓手,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央企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成为当前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担负的一项改革重任。2017年6月28日,中国中铁召开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以95%的赞成票高票通过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的章程修正案。

治党从严,构建考评闭环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严、在实。2017年,着眼于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国资委党委带领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全面“亮剑”从严治党。

以考责倒逼履责,通过把党建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免、薪酬、奖惩挂钩,变党建“软指标”为“硬杠杠”。2017年2月22日,国资委党委首次开展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向国资委党委作党建工作现场述职,28家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向国资委党委作了现场述职。郝鹏听取了10家企业党委(党组)书记述职并作现场点评,既肯定成绩,也直接指出了每家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将考责、问责机制穿透企业每个环节,2017年上半年,国资委党委会同中央组织部组成督查组,党委委员分别带队,深入中央企业及所属单位开展党建督查,把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

通过层层传导,中国黄金成立的10个考核组,从海拔5300米的雪域高原到白山黑水之中井下开采1400米的百年矿山,中国黄金实现了考核全覆盖。

筑强堡垒,立足中心促发展

围绕中心强党建,筑强堡垒促发展,2017年,中央企业立足自身特色、各显神通,走出一条成效丰硕的党建创新之路。

2017年7月30日,一场气震山河的朱日和阅兵式,拉开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序幕。兵器工业集团作为一家承担众多型号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保障任务的军工央企,坚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重大任务一线。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国企国资系统掀起了一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浪潮。2017年11月30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深入集团位于巴基斯坦的卡西姆电站,为公司驻巴基斯坦片区企业、项目负责人以及卡西姆电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党的基层组织,蕴含无穷力量。夯实党建基层,选树模范先锋,成为国资委党委创新党建的一大举措。2017年以来,国资委党委连续评选了两届“央企楷模”,总计20名央企代表(含一个团队)入选。与此同时,国资委新闻中心从一大批国企优秀党员中发掘了18位一线代表,并为其量身打造了专属词汇——“党员idol”进行集中推广。

从10月1日起到十九大召开前,这组由18个真实可信、充满个性魅力的党员形象、18个改革创新、引领时代潮流的国企故事组成的“党员idol”公益海报,构筑起新时代党建一道亮丽风景线。(《国资报告》杂志记者王倩倩)

十大关键词之二:监管职能转变

2017实践表明,国资监管机构自身的改革非“纸上谈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管资本为主”催生自我革命

新一轮国企改革,逐步向动真碰硬、攻城拔寨的深水区挺进。其中,涉及国资监管机构自身的革命,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否适应管资本职能完成角色的成功转变,事关国企改革全局。

2017年4月,以《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的出台为标志,打响了国资监管机构自我革命的“发令枪”。近一年来,国资委依照《方案》,紧紧围绕“两类公司”改革授权经营体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守住国有资产流失红线、精简监管事项达43项,既做到“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又坚持“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

打破“越位、缺位、错位”的监管格局,最终归位“管资本”,国资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为2017年国企改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我革命呈燎原之势

按照《方案》要求,国资监管机构的管理范围,需要由过去的全面介入、重点延伸,重点向管战略、规划和主业认定等方面转变,这就要求国资委调整优化监管职能、敢于动自己的奶酪。

2017年,在国资委的放权清单中,清晰地列出减少对企业内部改制重组的直接管理,不再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取消中央企业年金方案、中央企业子企业分红权激励方案审批等事项。

与此同步,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合并6个局,新成立4个局,更名5个局。以职能优化和机构调整,促使国资监管工作更加聚焦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从中央到地方,国资监管机构这场自我革命已呈燎原之势。2017年4月5日,山西省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需要,省国资委机关合并4个处室,新设3个处室,更名5个处室,内设机构数量由18个精减为17个。此后,安徽省国资委出台文件强化4项管资本职能,调整33项监管事项,整合5方面相关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实践表明,国资监管机构自身的改革非“纸上谈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需要持续优化,刚刚落幕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定调——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显然,授权经营体制是2018年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真正着眼于“体制”的改革更加值得期待。

监督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

不可否认,在国资监管越位和错位的环节管少、管精,是激发企业活力、实现政企分离的关键举措。但取消、下放职权并不意味放松监管,守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绝不可缺位。在“该管”的事项上管得更严,监督更具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成为国资委归位“管资本”的应有之义。

当前,央企进军“一带一路”已呈大势,国际化的战略步伐使得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的规模急剧上升。针对央企境外资产,国资委在2017年展开密集调研。

在摸底调研基础上,2017年12月21日,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境外国有资产安全。

有效防范境外投资经营风险,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整体安全和保值增值。在党风治理、政风治理、行业治理从严、从紧的大背景下,国资委认识到了监管过多、过细的问题,更看到了腐败高发、频发现象下的监管漏洞,并及时调整监管重点,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正是国资监管精准性的集中体现。

两类公司试点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构成了改革的主旋律。以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抓手,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在探索中更加有的放矢。

遵循先试点再推广的改革逻辑,2017年,国资委在确定10家“两类公司”试点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权、授权,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水平显著提升。

诚通集团和中国国新,是仅有的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作为改革试验田,国资委强调运营公司要练就一双“巧手”和一双“推手”,着力在流动运营国有资本、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开展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以基金形式助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是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一大亮点。由诚通集团牵头成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结构调整基金),其运营状况直接体现着改革活力。

2017年9月,结构调整基金迎来了一周岁生日,据统计,基金已完成(含已签约)项目投资16笔,合计签约金额超过51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项目占比超过90%,重点发力四大领域为16个项目注入新动能。

以管资本为主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在于实现资本有序进退。2017年,试点企业在“退”的方面高效、灵活,如国投先后退出了航运和煤炭板块,中粮退出了酒庄、木材等低效无效资产领域,招商局采取清算或转让方式退出了多家燃气公司,基本告别燃气业务。(《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王倩倩)

十大关键词之三:公司制改革

公司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

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提速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经过多年改革,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面已达到90%以上,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截至2016年底,仍有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部分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尚未完成公司制改制:国资委监管的101户中央企业中,有69户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近5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中,有约3200户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公司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

为了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2017年底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不含中央金融、文化企业),全部改制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该《方案》,中央企业推进公司制改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起草或修订公司章程;改制涉及的划拨土地处置、税收优惠、工商登记等方面,根据不同情况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同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本次改制主要针对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其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文化和金融企业较为特殊,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情况比较复杂,目前正由有关部门牵头研究集中统一监管问题。对于地方国有企业,各省级人民政府将参照本实施方案,指导地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

2017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启动公司制改制的通知》,要求各级单位年底前全部改制为公司,拉开了改制的大幕。此后,中船集团、国家电投、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等众多央企的改制方案纷纷出炉。

在改革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改制工作必须要坚守的原则。根据《方案》,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对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改制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处理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改制工作必须要坚守的底线。根据《方案》,公司制改制过程中,中央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管理等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严格履行决策程序。完善金融支持政策,维护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落实金融债权。加强对改制全流程的监管,坚持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做好信息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随着2017年年底前完成公司制改革的时间点渐行渐近,国企公司制改革进入方案密集落地期。据国务院国资委透露,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在2017年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任腾飞)

十大关键词之四:央企重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前期试点经验的持续累积,国务院国资委助力央企兼并重组的效应在2017年逐步显现。

央企重组向纵深挺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推动经济发展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在这个大背景下,国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质化发展等问题,需要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解决。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兼并重组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6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向外界披露了“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被纳入其中。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对于解决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质化发展等问题意义重大。国资委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探索在中央企业之间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专业化重组、组建股份制公司的有效做法,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发展。

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

事实上,早在“十项改革试点”公布之前的2015年,国资委便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完成了6对12户中央企业重组,组织3户电信企业完成了铁塔公司的组建,初步探索了以铁塔公司为代表的共享竞合模式、以国家电投为代表的产业链纵向联合模式、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产业链横向联合模式。

2016年,国资委又完成了5对19户中央企业的重组。其中,国家电投、中远海运集团、中国建材的试点成效再次证明,试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针对总部整合、业务整合、上市公司整合、文化融合等难点问题,他们真正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且逐渐被后来者采用。

进入2017年,央企的兼并重组工作向纵深挺进。在2017年6月2日国资委召开的国企改革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

据介绍,央企的兼并重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重点:

一是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深化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加强重组后的整合效果评估。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探索海外资产整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二是推动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加强企业间相同业务板块的资源整合。鼓励中央企业围绕发展战略,以获取关键技术、核心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支持中央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联合开发等方式,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

三是发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转型升级、重组整合、创新发展,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央企重组效应逐步显现

2017年6月,国资委官网公告称,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2017年8月,国资委官方再度公告称,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同月国资委宣布的另一起重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的合并重组,由于体量大、影响广,更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该重组涉及资产超过1.8万亿元,我国最大的发电集团也由此诞生。至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共推动了18组34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监管企业的中央企业从117家调整到98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重组后,面对近年来煤价上涨、电价下调的行业不利形势,国家电投保持了“弯道超车”势头,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居五大发电首位,201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净利润双双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

中国远洋海运的协同效应不断释放——仅集装箱船队就释放了年化50亿元人民币的协同效益,经营业绩逆势上扬,成为央企保增长的先锋军;

中国建材2017前8个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利润同比增长98%,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建材制造商、建材技术服务商和建材工厂外包管理商;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宝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利润总额86.6亿元、净利润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00%、117%,前期严重亏损的八钢、韶钢实现扭亏为盈,分别实现盈利2.3亿、7.4亿。集团盈利质量明显改善,持续保持业界最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前期试点经验的持续累积,国务院国资委助力央企兼并重组的效应在2017年逐步显现。(《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原诗萌)

十大关键词之五:混改

2017年,混改无疑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7混改破局

在2016年密集出台的政策护航下,混改在2017年实现破局。

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的一年改革清单上清晰列出:将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以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和提高效率为目标重点推进。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落棋,混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紧抓改革机遇,入围改革试点名单的各企业积极出方案、定规划、保落实,涌现出诸如兵器工业、东航集团、中国联通等一批改革先行军。从数量和规模来看,目前已经开展的两批共19家央企混改试点中,企业资产总额达9400多亿元人民币,通过混改将引入各类资本约3000亿元。

放大资本功能,释放企业活力。在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上,2017年混改无疑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积累了宝贵经验。

分类分层 蹄疾步稳

分类分层,成本轮混改最大亮点。

《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是新一轮混改的纲领性文件,从“分类”和“分层”这两个维度出发,对不同领域国企的混改空间给出具体设定,成为混改稳妥推进的主导性逻辑。

2017年,混改取得进展的领域多集中在电力、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着眼于企业业务的多元化特征,混改具有操作性和示范性。

作为惟一进入第一批央企混改试点企业名单的航空公司,东航集团混改思路清晰。2017年6月19日,东航集团正式宣布旗下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与联想控股等四家投资者以及东航物流核心员工持股层代表正式签署增资协议权。在子业务版块引入社会资本,企业提高利润、分散经营风险的改革预期将不难实现。

从混改方式看,电信领域业务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应保持国资绝对控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主要混改方式。

2017年10月11日,作为央企混改第一股的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混改方案涉及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公司约35.19%股份。

本次联通混改,一定程度降低了国有股权比例,但在股权多元化的同时,多家国资股权之和依然保持控股。

竞争性业务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对此,中粮集团2017年2月份提出混改目标,年内将力争推进中粮饲料、中粮酒业、中国茶叶等三家专业化公司混改,到2018年,争取18家专业化公司全部混改。中粮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17年混改路径上,中粮集团将注意区分类别。

升级扩围 重心下移

2017年年初,国企混改就有着升级扩围的倾向性,最终在全年的有序推进中得以印证。

2017年4月13日,央企混改试点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透露,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将排队入场,统筹推进。

2017年2月底,中国核建所属中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次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7年3月,哈电集团与通用电气(GE)就重型燃机合资项目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重型燃气轮机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制造。

……

作为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中船集团、哈电集团、中国核建等,已经能够看到不同程度的改革进展。

从第一批的9家企业到第二批的10家企业,混改扩围升级趋势在配售电、电力装备、铁路装备、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愈加凸显。从层级来看,混改正在逐步从三级以下子企业,向二级子企业提升,未来不排除继续向集团层面延伸。在此背景下,第三批入围企业将何去何从,成为关注焦点。

据悉,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共是31家,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是10家,地方国有企业21家。

下一步,混合所有制的试点将由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围,混改重心下移已成定势。在去杠杆背景下,混改无疑将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加快资金融通。此次,东北华北等国有企业的大规模入围,正是东北改革振兴、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混”,更重“改”

混改,从来不应该是不同所有制资本的简单相加。经济新常态下,被寄予厚望的混改应更加注重机制层面的强强联合,从而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

以此观照2017年混改之路,试点企业已经不同程度上开始从公司治理体系入手,真正使公司治理与市场机制更相吻合。在电信、军工领域的多家试点企业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骨干员工持股等举措屡见不鲜。

以联通混改为例,中国联通遍布全国的营业厅普遍处在功能性减弱、访问人群减少的窘境,联手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联合对营业厅进行改造,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家联通智慧生活体验店陆续亮相。

透过这一举措不难看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引入,将有效释放中国联通在网络、客户、数据、营销服务及产业链影响力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与战略投资者的机制优势、创新业务优势相结合,实现企业治理机制现代化和经营机制市场化。

据透露,中国联通“混”的工作基本已经结束,下一步的重头戏在于“改”。公司内部将成立资本运营公司,通过二级单位的资本运作来补足短板,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同时,未来在董事会结构上可能会产生较大变化,民营资本将占比更多。(《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王倩倩)

十大关键词之六:提质增效

从2016年起,提质增效已取代稳增长,成为国企发展的第一要务。

国企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追求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根据会议部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就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国企在这方面先知先觉:2016年起,提质增效已成为国企发展的重点内容。2017年,国有企业坚持提质增效的理念不动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稳中向好、质量趋优

“国有企业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国务院国资委在2017年底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国有企业的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

稳的基础更坚实。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国资监管企业营业收入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利润总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

2017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要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目前看,央企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的目标。

质的提升更明显。2017年,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继续发力,截至11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户数7656户,减少比例达14.67%。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523万吨,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推进处僵治困工作,2017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276户僵尸企业和428户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

与此同时,央企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11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452278.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9.7%、7.5%和10%,收入增幅增长明显高于成本增长。11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18300.3亿元,同比增长11.1%;负债总额1000776.2亿元,同比增长10.8%。

优的态势加速形成。2017年,国企利润来源结构更合理。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利润不再集中于石油、煤炭、电力等少数几个传统行业企业,制造业利润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央企利润主要来源。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科下属的上市公司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277.30亿元,同比增长31.14%;净利润为61.53亿元,同比增长26.8161%。再比如,中铝股份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5%。

1—10月,98家央企中,56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34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

当然,国企的发展质量优化,不只体现在经济指标上。

2017年,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产大型客机C919 、港珠澳大桥、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北斗系统、特高压、高铁等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

做好破立降,勇做先行军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国有企业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排头兵与主力军,在这场变革中要改变许多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与生存方式。包括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可能被淘汰。

2017年12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提质增效,发挥国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领军作用。

会议提出,要提升国企管理水平,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通过优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倾斜,向实体经济聚焦;要推进央企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会议同时提出,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企提质增效。对此,中央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新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在“破”、“立”、“降”三个字上下功夫。

杨伟民说:“‘破’就是大力破除无形企业,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形成要素向新动能流动的机制。一方面通过强化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形成传统产业当中的新动能。‘降’就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的改革来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

有国企相关的专家表示,在国企的带动下,2018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全面提质增效的元年。(《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饶恒)

十大关键词之七:央企创新成果

回顾2017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央企业大力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如先进武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等。

特别是2017年,我国自行研制航母下水,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加冠”,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港珠澳大桥进入完工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

这些成就和局面的取得,是与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中央企业自身的砥砺奋进分不开的。

2017年1月,《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举措》出台。这是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共涉及九个方面,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全面推进双创工作、推进技术资本结合、强化创新考核政策、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加强创新组织领导等。

这九条举措自制定发布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方面,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承担深海空间站、天地信息一体化、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等面向2030的重大科技项目,新建了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新参与建设了10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在推动技术资本结合方面,国资委加快组建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今年5月,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方面,中央企业制定出台了一批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措施,涉及科技创新投入、科技人员激励等多个方面。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进一步强化创新的组织领导。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中央企业已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56.6万人,工程院院士184人,中科院院士40人,63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组成了中国强大的科研阵容。

央企近年来取得的创新成果,在2017年一次大规模集体展览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9月14日上午,为期两个月的“央企创新成就展”在北京拉开序幕。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创新成就展旨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双创”工作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效。

这次展览是国资委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全部中央企业共同举办的大规模展览,综合应用多种布展技术,突出展览的体验性、互动性、多样性。布置室外展区,无人直升机、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住宅、新型农具等创新产品,让参观者近距离体验。对于体积较大的新一代核反应堆、人造地球卫星、航空母舰、国产大飞机等,则制作了精密的等比例模型。采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展示智能服务机器人、三峡升船机VR体验等。

截至11月16日,央企创新成就展累计参观人数40393人。展出内容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展览感受到了中央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活力。

这次创新成就展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不辱使命,在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六个力量”的道路上坚定迈进。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骨干力量,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中央企业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双创工作,加速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十三五”时期关于科技创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正牢记使命与责任砥砺前行,以更高层次的创新成果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任腾飞)

十大关键词之八:企业家精神

2017年9月,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家作用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家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曾多次出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而进入2017年,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则进一步提升。

《意见》出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对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出专门规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引发社会热议,这也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此次印发的《意见》则明确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意见》出台的意义获得了多方的肯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表示,《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社会期盼,是稳定企业家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的纲领性文件。

在企业家们看来,《意见》的出台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创新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国有企业家精神,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前经济总体复苏向好,但增长动力不足。《意见》出台恰逢其时,对于企业家而言,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坚定了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信心,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心里预期,对于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容错机制引多方共鸣

《意见》提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意见》还强调,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上述提法引起了企业家特别是央企老总的共鸣。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改革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除旧布新的过程,需要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的新思想、新做法、新模式,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会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制度,会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必然遇到强大的阻力,这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必须敢闯敢试,探索新路。

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推动改革敢于突破的良好范围,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国有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容错的关键在“容”字。要信任和理解企业家,包容和宽容企业家的失误,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帮助企业家克服困难,给企业家正向激励,让企业家越挫越勇、积累敢打能胜的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家”的概念,并对国有企业家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国有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家突破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意见》数次提及国有企业家,给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既意味着国有企业家要加倍努力,创造更大价值,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企业家中的模范,也是对国有企业市场主体身份的再确认,更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信号。同时也意味着加强国有企业家的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的报酬和业绩标准、市场化的流动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有了依据。(《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原诗萌)

十大关键词之九:一带一路

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出海”、“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已然成为央企“走出去”、国际化的代名词。

“一带一路”的央企时间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来自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一带一路”,央企先行。自倡议提出至今的四年多时间里,企业参与形式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出海”、“共建共享”,项目投资集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挺进,合作边界不断向外延展,“一带一路”已然成为央企“走出去”、国际化的代名词。

2017年,“一带一路”稳居年度热词榜。岁末年初,各央企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数据和总结也将出炉,再一次展现企业深耕细作的丰硕成果,成为竞争实力提升的有力注脚。

海陆空网络初步成型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勾勒出一幅“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宏伟画卷。“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中央企业立足核电、高铁等高端装备技术,树立起一张张靓丽的中国名片。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出海央企日益丰富,逐步构建起海陆空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2017年,出海多元化趋势尤为突出。

2017年5月,航天科技所属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卫星运营商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共同谋划合作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中欧丝路高通量卫星。与光缆等信息通信设施不同,高分专项系列卫星、高景一号等遥感卫星提升了我国遥感数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

2017年11月30日,中船重工援乌挖泥船项目赢得了中乌友谊杰出贡献奖的殊荣。中船重工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全力打造中船重工“一带一路”精品工程,到目前已正式向乌方交付11船套挖泥船及1艘90kW拖船。

无独有偶,中远海运下属中远船务完成了世界最大半潜船“道克维斯尖兵”号的加宽改装工程,都彰显了我国船企在半潜船方面的技术水平。

2017年8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青海省发往俄罗斯的首趟中欧班列,从格尔木车站缓缓驶出。这趟班列将钢铁“丝绸之路”延伸到了青藏高原,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通道。

从碧海蓝天再到陆地,“一带一路”在一个个具体的落地项目中得以立体而饱满。央企在此进程中,开辟了浩渺广袤的市场蓝海。

与国际化战略无缝衔接

“国机集团适时将‘一带一路’倡议内化为企业发展规划,2015年提出‘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的发展目标。”2017年5月8日,国机集团在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同样着眼海外市场,中国电建立足于企业“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制定了“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集团公司全球化”三步走的国际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38个国家设有75个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正在执行着321个工程项目。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国际化战略无缝衔接,已经越来越成为央企共识。

瞄准国际市场,中国一汽在2017年完成了一次竞争力重塑。4月26日,以“CREATE NEW VISION”为主题的奔腾X80俄罗斯上市发布会在莫斯科特斯拉中心隆重举行,标志一汽奔腾X80在俄罗斯成功上市。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中国一汽将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作为企业自身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新时代央企肩负的历史重任。融入“一带一路”再造升级,加速着央企的全球化新征程。

模式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要求企业摒弃保守、封闭的竞争意识,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具体实践过程中,央企通过一次次模式创新,贡献出了“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油气资源涉及一国能源安全,往往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2017年5月19日这天,起始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的中缅原油管道原油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项目的成果与中国石油开展的合作模式创新,关系密切。据悉,中缅天然气管道由中国石油、韩国浦项制铁大宇公司、印度石油海外公司、缅甸油气公司、韩国燃气公司、印度燃气公司“四国六方”共同出资建设,最大限度整合优势资源,降低了项目实施难度,有效控制了风险。

2017年11月29日,由中国电建控股投资并建设的卡西姆港燃煤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为中巴友谊再塑一座里程碑。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的大型发电项目,卡西姆电站卡西姆电站首次尝试了混合所有制投资形式,由中国电建和卡塔尔王室的AMC公司,分别按照51%和49%的比例出资建设。这一合作促使中方优质产能与当地资源实现有效对接,也为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开辟了新途径。

依托高铁核心技术,中国中车率先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2017年4月3日,由中国中车制造的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首次在波士顿市政广场上面向公众展出,吸引了众多未来的乘坐者驻足观看。

面对发达国家的全新竞争环境,中国中车更加注重共享、共赢,和客户、合作伙伴去寻找共享点,甚至和竞争对手去寻找共享点,不断推动国际业务发展。(《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王倩倩)

十大关键词之十: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为央企新一轮扶贫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用好”金钥匙”同心奔小康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党中央确立的两个百年目标之一,也是本届政府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作为国之重器,央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的背景下,依旧把扶贫重任扛在肩头。

事实上,央企扶贫已有多年。之所以这两年尤其是2017年成效如此明显,是因为他们用好了精准扶贫这一把“金钥匙”,为贫困地区打开了通向小康社会的通衢大道。

发挥优势惠民生

央企和国资委机关承担着全国近半数扶贫县的对口扶贫任务。这些贫困县分布在全国各地,致贫原因多样。

对此,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2017年初提出,扶贫首先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央企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往往是将发挥优势,解决当地最为迫切的民生需求。

2017年,一批央企投建的民生工程上马,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当务之急。

乌龙镇马店村是昆明市东川区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80%村民是贫困户。缺水是当地人最为头疼的问题。

航天科工扶贫工作队员了解到这一问题后,投入上百万,借助航天技术,建起了一套“现代农业智能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2017年初,该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以前,浇水全靠人挑马驮,劳动力全部浪费在这上面。现在全村近一半杨梅树已实现智能灌溉。”马店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有说,村民能够腾出手出门打工,杨梅的品质也明显提升。

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信息闭塞。2017年,中国电信投资130多万元,在这里建起了4G基站,铺设了光纤宽带。

“现在信息灵通了,农产品的销售也顺畅了,5月还建起了民宿旅游村,已投入运营”,大岭村支部副书记相珍兰说,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现在的日子。

缺路修路,缺电通电,有病看病……央企在定点扶贫县、对口扶贫县,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为紧缺的领域,将精准扶贫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栽下致富摇钱树

2017年,一大批由央企投资的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这些优质项目,成为贫困地区本质脱贫乃至致富的摇钱树。

比如,2017年6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定点扶贫地区湖北省长阳县、秭归县、巴东县、神农架林区捐建的23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建成投产。

在南方电网贵州公司对口帮扶的紫云县,2017年分别投产了一座电力设备厂和一家农产品公司。这个电力设备厂解决了当地18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当年就增加地方税收30万元。

2017年6月18日,在国资委机关对口扶贫的河北魏县,由中国建材控股、凯盛君恒河北药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举行1号炉点火仪式。该项目年产中性硼硅玻璃2万吨,年产值19.5亿元,可实现利税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700多个。

对于央企这些举动,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魏县,群众当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以前光知道央企大,现在知道央企最听党的话。”

为了把央企的扶贫力量集中起来,2016年底,由国资委牵头,51家央企一起出资,组建了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全资设立的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创益)被选定为基金管理人。

2017年,央企扶贫基金快速行动,目前累计完成投决项目77个,金额102亿元;累计完成投决及立项项目97个,金额117亿元。

国投创益投资总监冯越介绍说,央企扶贫基金重点投资农业、旅游、加工、制造、矿产、资源、医疗等贫困地区重点发展和急需行业,“带动贫困户就业是我们投资的重要标准。”

比如,2017年11月,央企扶贫基金向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用于支持其在兰考等贫困县的牧场建设。冯越介绍说,中鼎牧业每在贫困地区建起一座托管牧场,就能提供25-3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为5000多家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余元。

据统计,央企扶贫基金通过直接投资、在重点省区设立子基金、发起扶贫基金联盟等方式引领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000亿元投入贫困地区,项目区域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及部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项目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中央企业等中央单位56个定点县。

央企扶贫基金之外,国投创益还管理着国内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扶贫基金——即由财政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共同出资28亿设立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

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11月,两只基金投决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带动14万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就业,年均为贫困人口提供收入11亿元,年均为地方政府提供税收3亿元。

近年来,央企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了多条各具特色的扶贫路径,为其他扶贫帮困主体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为贫困地区撑起了一片蓝天,为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全面小康贡献了巨大力量。

2017年已经过去,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3年时间。在此期间,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而且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会越来越多。不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央企会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引下,帮助更多贫困人口更快实现共同富裕,为全面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刘青山)

上一篇:2017国企国资十大新变化
下一篇: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