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11-07

陈新胜:自学成才的起重能手

新闻来源: 局企业文化部 浏览次数:时间:2011-07-22

陈新胜,男,汉族,1945年5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共党员,l969年从部队复员后,来到铁路建设工地,成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五处二段二队的一名筑路工人。先后在合九铁路、南浔铁路复线、京九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中,立足本职,攻坚克难,改进起重施工技术l7项,累计节约工期1440天,节约费用50余万元。3次被评为局劳动模范,2次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l994年当选为铁道部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1年,陈新胜开始从事工程施工起重工作。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自买《架工》、《起重工》等专业书籍硬啃。挤出工余时间钻研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反复阅读了两套计50万字的专业书,系统掌握了起重知识,并通过多年施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每当遇到起重生产方面的重大难题,陈新胜总是锲而不舍地琢磨出个解决的办法才肯罢休。1991年,铁四局调集近万名职工会战合九铁路。合九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由国家、地方、企业合资兴建的铁路,该铁路的兴建对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致富及皖西南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9月,陈新胜随队来到合九铁路龙眠河特大桥建设工地。全长610多米、合计37个墩台的龙眠河特大桥,是合九铁路的控制工程。原施工安排为万能杆件搭设塔架、提升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必须多次搭拆万能杆件搭架,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影响工程进度。陈新胜开动脑筋,经实地查勘与认真计算,大胆提出沿墩台铺设轨道,在轨道上拼装走行塔架的办法,减少了繁琐工序,且走行塔架移动方便, 提高了3倍工效。施工中虽遭受洪水侵袭,但不足一年就提前建成大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等领导视察工地后,感慨万分地说:“铁四局的队伍是真正过得硬的,不愧是钢人铁马。”
    在施工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陈新胜总是勤于思考,出计献策,深得大伙的夸赞。1922年7月,陈新胜转战安庆市集贤路立交桥工地。由于该桥采用军用梁拼装,设计复杂,又是在日车流量上万辆的206国道上施工,难度高,干扰大,给施工的安全与工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陈新胜带领一老两少起重工,利用夜间车少的机会进行作业,连闯“三关”,迅速打开施工局面。第一关是便桥关。根据施工设计,集贤路立交桥需用50吨万能杆件拼装一座横跨公路的高空便桥,供现场浇注混凝土梁使用。当时把全处的万能杆件都集中起来也不够50吨。他根据现场情况,在桥中间两墩台旁各架了一个高16米、臂长16米的塔架扒杆代替便桥,解决了混凝土浇注的运输通道。第二关是路面关。在跨路施工时,桥跨中间一根临时支柱占用了206国道1.5米宽的路面,两边左右道宽度交警队要求各保留6米,而实际施工只能保证5.5米左右。陈新胜心想,虽是半米之差,也会造成交通堵塞,成为事故隐患,差一点也不行。他吃不下,睡不着,一天到晚在临时支柱上动脑筋,又是算,又是量,然后提出将临时支柱由直立式改为斜撑式,底部适度内斜的方案,保证了6米宽的左右道。第三关是拆模关。集贤路立交桥属框架结构,立交桥混凝土整体浇注成型后,模板和支架在几百吨混凝土的重压下坚如磐石。拆模时,若方法不当,不但安全难以保证,还要浪费大批材料。于是,他在制作支架基础时,事先铺上10厘米厚的砂层,拆模时,在一边将砂层掏出,架子落下l0厘米,拆模问题就迎刃而解。经他和全队职工的奋力拼搏,集贤路立交桥提前竣工,节约20余万元,工程质量获合九铁路公司授予的“信得过工程”称号。
    施工中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陈新胜的身影。l993年12月,合九铁路预制梁的移梁运输成为制约全线铺轨的关键。领导立即指派陈新胜负责合九铁路杨树店制梁厂的移梁工作。杨树店制梁厂担负200孔16米先张桥梁的预制及32米桥梁的装卸存放任务。一孔梁价值几十万元,他深感责任重大,认真研究施工中的每个环节、步骤,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当时条件不具备,等拼装大型龙门吊,势必耽误工期,影响铺轨。没有龙门吊,卸运32米110吨重的预制梁又困难重重。从运梁的平板车一侧装运,平板车下的车轮弹簧必然张缩不均,造成平板倾斜,时时有倒梁的危险。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采用8个50吨油顶把平板顶至车轮弹簧极限标高,让桥梁与平板的200吨重量全由油顶承受,实现了梁体的平衡移动和安全,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保证了合九铁路铺轨的顺利进行。
    在南浔铁路复线江西永修站台大型雨棚施工中,预制雨棚板的倒运拖住了整个工程进度的后腿。预制板倒运全靠租用的一台小型黄河吊,每天只能倒运4块,还得支付昂贵的租机费用。陈新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晚上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预制板倒运,白天拿些材料比划着拼拼凑凑,用笔在纸上描描画画。四、五个昼夜的苦思冥想后,他组织几个人利用万能杆件、卷扬机等物件赶制出“一大一小”两台走行塔吊,使日倒运工效提高5倍,全队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生产任务,还节约费用近5万元。在永修站台强夯基础施工中,他又创造性地利用小滑轮制成动吊锤,提高强夯工效8倍。此项改进使得前来检查工作的专家们惊讶不已——没想到这个办法竟出自一名普通的起重工之手。
    长期艰苦的施工一线生活,使陈新胜患下了严重的胃病。l992年5月,他的胃出现第三次大出血,不得不动手术,一刀下去,胃被切掉三分之二。在医院躺了十几天,死活躺不住,大夫无奈给他开了一个月的病假条叫他回家休养,但他提前归队,死磨硬缠要工作,最后领导和他来个约法一章:“只准指挥,不准动手。”可他一到工地就忘个精光。胃不行了,一餐只能吃一两面条之类的软食,一天要吃七、八餐,他就在口袋里装些蛋糕、奶粉,随身带瓶开水和茶缸子。过度的劳累常常使胃痛的像锥扎一般,他就每天上班前吃两片止痛药,硬是不肯离开工地。
    自l969年参加铁路建设,陈新胜南征北战几十年,在家休假总计不足两年。老母瘫痪在床,他没能在身边侍候;母亲病逝,也因集贤路立交桥工期紧迫,强忍泪水把电报收起,没有给老母送终。接着,一直帮他家种地度日、照顾老小的兄长去世,他有心回家奔丧,可正值合九铁路铺架高潮,移梁工作离不开他,他又一次增添了对家人的愧疚。
    “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是陈新胜的信条。长兄去世后,无人帮助种地,他把土地交给村里,一家4口人全靠他的工资度日,他从未提出一次个人要求,也从未因自己为国家节约了数十万元资金而向企业多要一分钱。l99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京九铁路九江客站接见劳动模范,陈新胜因工地离不开,他以加倍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感谢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铁路建设和会战员工的关心。局几次组织劳模游览观光,他也因忙于主持移动桥梁,多次放弃。
    随着年龄的增大,陈新胜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带出几个徒弟。为使徒弟尽早熟悉业务,陈新胜将起重的每道工序、每项技术进行耐心细致的传授,白天手把手教,晚上讲授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且自己拿钱买了《起重安全技术规程》等书籍供徒弟学习。有一个徒弟工资低,经济拮据,他主动拿出钱款进行资助。他的徒弟们逐步都能单独挑起大梁,成了施工生产上的骨干,而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成为响当当的技术标兵。(文稿整理:王传七   彭 华)
上一篇:中铁四局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名录(一)
下一篇:马六顺:施工一线的“万能工”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