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18-05

工人日报:“厉害了,平哥!”

新闻来源: 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8-05-10

16岁辍学外出打工,辗转多个工地,如今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厉害了,平哥!”这位大家眼中的“技术大神”、人气高到“爆棚”的农民工一有新鲜事就会在同事的朋友圈里被刷屏。

徐露平有事没事都喜欢在工地上“转悠”,和工友们唠嗑。只要徐露平“转悠”过的地方,工友们都很放心,因为他这一“转悠”就能解决很多现场难题。“转悠”回去,徐露平也很少在办公室里坐,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仍然是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干苦力活到爱上了“张拉”

老家在安徽省肥东县农村的徐露平,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工地上当泥瓦工。那一年,高中肄业的他仅仅16岁。辗转多处工地,直到三年后来到中铁四局设在湖北孝感的一个大桥施工工地。

没有技术的徐露平一开始仍然只是在工地上做一些肩扛手提的杂活。有一天,正当他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工地上一声接一声的“张拉、张拉”吸引了他。

预应力张拉,即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载荷。在高铁的预制梁制造过程中,预应力张拉是一种必备的施工流程。

在说服工地负责人让自己调换岗位从事张拉工作之后,徐露平跟着老师傅们扎实学好作业能力。每到一处,徐露平总是对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边学习、边琢磨、边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去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这使他在张拉技术的掌握上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与“张拉”结缘的徐露平一直走到现在。

工地上的发明停不住

十年沉在一线、学在一线,在张拉施工中打下扎实基础的徐露平进而有了“厚积薄发”的冲动。

高铁施工中,预制梁穿束是高铁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当时的施工需要人工穿束法,这种方法一般要6~8人配合,且需要耗时8小时左右。偶然的一次机会,徐露平在一家波纹管生产厂家的生产车间里看到,波纹管在机器的带动下自动向前吐。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钢绞线穿束能不能也像这样实现自动化?

说干就干。他开始着手绘制设计图纸,又利用工余时间去找车床加工作坊。只要有时间,徐露平便会去建材市场转悠,寻找适合加工的材料。加工到关键部位的时候,徐露平会到现场盯着看。有时,要从晚上六点盯到第二天凌晨。

经过近两周的努力,一台“钢绞线自动穿束机”终于造成了。这台机器不仅将预制梁穿束所需的人工数减少为2~3人,而且将时间缩短到只要5小时。同时,还能节省钢绞线。仅此一项,每片梁的成本就能节约700元左右。

此后的徐露平一发而不可收。他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可使每片梁节约钢绞线约1000元。他采用了自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洒水养生,保证水能够均匀地喷洒于箱梁表面和箱内,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他还提出了“扩大张拉工具锚孔径”的合理化建议,使得张拉一束钢绞线从之前的20分钟节省到现在只要5分钟,而且减少了工艺成本和人工费。

公司内部有过统计,徐露平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70余次,为确保工期完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还要不断地进步

2016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中铁四局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工作,他在梁场组建了“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徐露平任组长,6位员工任成员。

在梁场职工眼里,徐露平就是他们心中的“技术大神”。去年,在初张拉试验时,10个拉力表转动了9个,有一个就是不肯工作。当时,很多人捣腾了2个小时,拉力表就是不转。“这时我们想到了徐露平,打电话把他喊来之后,不到两分钟,拉力表就转动了起来。”中铁四局四公司下塘梁场张拉班组的付兴圣对徐露平满脸钦佩。

“只要他走过的每一个工地,都有他创新的地方。”徐露平的徒弟刘翔更是对其钦佩至极。

4月9日,徐露平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别人眼里的钦佩并没有让他自我满足。他说,现在更要抓紧时间学习。目前,他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他说,唯有这样,才能前进得更远。

上一篇:毛主席之女李讷等革命先辈后代走进中铁四局讲党课
下一篇:全球首例高速铁路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即将启用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