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8-04

中国交通报:陈祥炎:为“一带一路”铺路搭桥

新闻来源: 中国交通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8-04-02

今天的中国,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起跳,拥抱世界,拥抱未来。这个崭新的起跳姿态,是无数中国人,在以百年为时间刻度和坐标的历史中创造的。在这段历史中,时间像泄闸的洪水一样,穿越历史的峡口,引领着无数个为实现“中国梦”的普通中国人向前、向前、再向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勤奋的中国人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走出去”大潮中。在这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总需要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本职岗位,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某个世界的角落,挥汗如雨、默默奉献。

陈祥炎,一个普通的交通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跋涉万里,以企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梦、以梦为责,在异国他乡,在“一带一路”上甘当“老黄牛”,敢为急先锋,以中国标准、中国速度和中国品质,树立起中国标杆、中国品牌和中国形象。

了不起的中国速度

2009年12月25日,在国内修了快30年铁路的陈祥炎只身一人,远渡万里,来到了委内瑞拉,参与委内瑞拉北部平原的铁路建设。

刚赴海外的陈祥炎,面临着语言不通、生活条件艰苦、物资极度匮乏以及社会治安不太稳定等种种不利因素,他没有丝毫退缩。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便是干好工程,不负企业希望,打造中国品牌。陈祥炎深知,海外建筑市场和国内建筑市场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海外建设初期,他积极探索适合海外的施工生产模式,实现了由工程分包向工序承包的转变,这个模式既抓住了当地工序承包的优势,又极大地促进了施工生产,使得路基和桥涵施工进度大大加快。一时间,“中铁四局模式”在委铁项目部受到了一致好评,吸引了在委铁施工的其他国内交通建筑施工单位,纷纷前来学习借鉴。

在委铁工作的6年时间里,陈祥炎充分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他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委籍工人对于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而且该国要求在委铁项目上一定要使用相当比例的委籍工人,同时委铁项目的工期要求比较紧,任务很重。合理解决和平衡这个问题,是摆在陈祥炎面前的大难题。

陈祥炎说,人都是要自豪感的和有积极性的。有自豪感,就应该激发他的自豪感;有积极性,就要调动他的积极性。认识到这一点,陈祥炎大胆借鉴国内的模式,率先组建以委籍工人为主的生产班组,对委籍工人采用计件制的生产模式。同时,他大力推进机械化施工,以机械化替人、智能化减人。在创新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陈祥炎在委籍工人班组中开展劳动竞赛,对于又好又快完成任务的,果断奖励;对于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酌情处罚。这“一奖一罚”再辅以一定的经济杠杆,既充分调动了委籍工人的积极性,又极大地鼓舞了委籍工人“争第一、当先锋”的荣誉感,也推动了陈祥炎负责的标段在中国中铁委铁项目范围内,率先完成涵洞及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任务。

委铁项目是国际招标,海外项目中监理的权力很大。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监理对于陈祥炎在推进工程进度上的加班和日常管理上的小改小革,有时候并不是特别认同。特别是在委铁项目上,项目的安全、质量、环保和外验,监理的话语权很大。如何才能打动和说服监理,让西方监理认可中国企业的这一套模式,考验着陈祥炎。

但陈祥炎不怕,他认为,天之生人,只要真诚,就能感动别人。

在委铁项目上,只要涉及一些重大工序和重要节点,陈祥炎总是邀请监理和他一起。他冲锋在第一线,拉着监理们在工地上现场办公,讲优劣、比好坏,一次又一次地比较,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监理们终于被陈祥炎的真诚和认真所感动。在陈祥炎的推动下,他管理的项目先后攻克了涵洞外验、路基防护外验这些验收难点,且项目每个月外验产值和工程的完工产值百分比,始终在所有标段的评选中名列前茅。

委铁项目结束后,陈祥炎离开了委内瑞拉,带着企业的托付,飞越了半个地球,来到非洲大陆,参与埃塞俄比亚克林图工业园项目的建设。

埃塞俄比亚克林图工业园项目是一个以制药为主的现代工业园,陈祥炎负责整个园区的道路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整个东非地区最大的医药产业园,对于改善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医疗资源落后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气候不算热,但只有旱季和雨季。雨季从每年3月到8月,旱季从9月到第二年的2月。雨季天天下暴雨,旱季则天天都是万里无云。

对于一个搞施工的人来说,希望天天都不要下雨,那么每一天都是黄金施工时间。但奈何天不遂人愿,陈祥炎初到埃塞俄比亚就遇到雨季。克林图工业园项目的总工期只有一年,这就彻底把陈祥炎难住了。

如何在有效的施工期限内,把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一座充满希望的工业园?陈祥炎说,这个项目大概是他从业几十年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一进场,他就把工期摆在了第一位,定下了“开工即大干、要干就干最好、要干就干第一”的工作思路,决心展示“中国速度”。

在埃塞俄比亚,陈祥炎把在委内瑞拉积攒的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他主动和业主、监理加强沟通,依靠他们的力量,迅速开展征地协调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施工用地全部征了下来,这为施工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征地的过程中,陈祥炎带着翻译,对当地的施工力量做了深度调研,最终敲定几家综合实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分包商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开工仅十天,他便组织了200余台机械参与现场施工,高峰期现场有600余台机械设备,土方日产量甚至突破了7万立方米,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

进入到正式施工后,陈祥炎认识到,这么大的工程量,这样短的有效工期,要全部依靠国内带到埃塞俄比亚的力量来展开施工,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埃塞俄比亚有着很明确的制度规定,一定要按照比例使用埃塞籍工人。陈祥炎自己当老师,抽调项目的技术骨干、经验丰富的中国工人,分班排组,在工地上办起了埃塞工地技校,手把手地“传帮带”。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很多埃塞籍工人很快对简单的砌墙、抹灰、绑钢筋工作上手了。有了这个基础,陈祥炎选择一些重难点工序,挑三四个精明能干善沟通的中方技术人员领头,大胆组建以埃塞籍工人为主的业务班组,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节约了大量成本。施工两个多月,埃塞俄比亚总理助理到现场检查工作,对项目展示出的“中国速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温馨传递中国文化

中国人走出去,除了亲情,最割舍不下的,还有中国味道和中国文化。

有着多年海外经验的陈祥炎最清楚,要让自己的员工安下心留下来把项目干好,并实现滚动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埃塞俄比亚是个地道的农业国家,有土豆、洋葱,但却很少种植绿叶蔬菜;有羊肉、牛肉,猪肉却不多。陈祥炎到了工地后,第一件事就是号召大家种菜,把从国内背来的辣椒、西红柿、大白菜、黄瓜的种子撒在自己开垦的菜地里。埃塞气候好,不冷不热,蔬菜长势喜人。除了招聘一个好厨师,陈祥炎也号召项目部喜欢下厨的同事“露两手”,为大家做点别出心裁的小花样。

解决了吃的问题,虽然稳住了人心,但还得有家的温暖。陈祥炎常常对自己的同事们说:“我们这么多人,跑了快1万公里,到这里来,亲人都在国内。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彼此的亲人。”

中铁四局最近几年正在打造幸福企业建设,提出要把每个项目都打造成幸福项目部,建设幸福之家,陈祥炎积极主动参与这项建设。

在驻地建设时,他充分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采取了四合院式的营地布局,在营地内广种花草,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美化了环境。在营地内建设了羽毛球馆、篮球场、乒乓球馆、幸福超市、文化长廊、文化交流室、职工晾衣棚等设施,丰富大伙儿的业余生活。每逢国内的节假日,他组织员工大聚餐,自己种菜自己下厨;周末组织包括读书、打球、跑步等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让大家伙暂缓思乡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陈祥炎时刻关心员工的生活,关注着员工的思想动态。员工生病了,他都会第一时间看望并亲自送到医院治疗;员工思想上动摇了,他也都会积极找员工聊聊天谈谈心,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扰和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陈祥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加强团队协作,提高队伍的综合能力。当了十几年的项目经理,陈祥炎比谁都清楚,工程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靠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队伍的综合能力,只有队伍建设好了,工程才能做得好。

因此,陈祥炎始终把建设一支能吃苦敢战斗讲团结勇奉献的综合性队伍摆在重要位置。他经常和员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充分了解员工,发挥员工的长处,扬长避短;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施工生产,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提高团队精神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应用在工作和实践中;注重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对在工作中有一定技能、勤恳工作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让他们在项目管理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这不仅帮助年轻人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也极大地增加了项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项目文化建设上,陈祥炎在“软实力”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海外员工家访”,征集“幸福家书”,组织“弘扬国学、追寻幸福”讲座等活动,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党员讲党课,在项目部营造了浓厚的“幸福文化”氛围。

在埃塞俄比亚,有很多当地人是第一次和中国人打交道,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陈祥炎便组织当地的业主、监理和工人,请他们到项目上来,给他们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讲“一带一路”倡议;请他们观看中铁四局的企业宣传片,看到中国高铁的介绍,很多埃塞俄比亚人大为称赞。世杰是项目聘请的一个当地司机,这个中国名字也是他请陈祥炎给自己取的。他常常为陈祥炎充当翻译。世杰说:“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喜欢在中国企业工作,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

万里之遥不阻亲情

一家三口,分居三国,陈祥炎和儿子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妻子郑文敏就在国内默默照顾家里的老人。

作为一名修路架桥的筑路人,陈祥炎参与了济青高速公路、朔黄铁路、渝怀铁路、阿深高速公路息县段郑漯高速公路改建、锡乌铁路、委内瑞拉铁路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历任技术主管、队长、实习副经理、副经理、项目经理等职务,常常是以天南海北的工地为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几趟,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只能靠妻子郑文敏。

2009年,随着中铁四局走向海外的脚步加快,陈祥炎被委以重任,作为项目常务副经理来到了委内瑞拉。工地上加班加点的高强度工作,初到异国他乡水土不服,让他很快就消瘦了十几斤。郑文敏就常常通过视频聊天叮嘱陈祥炎:“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和儿子不在你身边,你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当听到委内瑞拉安全形势严峻后,十分担心的郑文敏又叮嘱陈祥炎,在外千万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此时,操劳过度的郑文敏却没想到疾病的来临。

2013年年底,陈祥炎休假回家做胆结石手术。郑文敏就想到自己从2012年开始一直是腿酸麻肿胀,总是没有时间看,这次丈夫正好回来做手术,便顺道去医院检查下,没想到却检查出脑肿瘤。陈祥炎闻讯立即退掉了回项目的机票,安慰着妻子放宽心:“天大的事情,我和你一起扛着。现在医学发达,咱们找好医院、好医生,一切会好的!”

陈祥炎带着郑文敏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最后郑文敏在北京准备接受手术。当医生告诉郑文敏,手术有可能会造成下身瘫痪,陈祥炎连忙紧握住妻子的手安慰:“放心!你一定会没事的,再说还有我照顾你后半辈子呢。”

手术非常成功。为了让妻子能够尽快恢复,陈祥炎不厌其烦地找医生咨询并购买最好的保健药品,每天换着花样给妻子炖各类的补品,衣不解带地照顾妻子。那时,他已被任命为委铁项目经理。当公司或工地有紧急情况打来电话,他总是走到门口接电话不让妻子担心。就这样陪护了一个多月,郑文敏的身体逐渐好转。她深知陈祥炎牵挂着工程,便劝说:“祥炎,我这段时间感觉好多了,你回工地吧,我这里有人照顾,没事的!”听到妻子病中还在关心着自己的工作,陈祥炎很感激也很内疚地说:“我再问问医生,如果你恢复得差不多,我就回去。”

虽然后来陈祥炎又回到埃塞俄比亚,但是他始终惦记着妻子和家。工作忙碌,他也会利用到工地的路途中、去食堂吃饭的间隙给妻子打电话,用暖心的话语安慰着病后的妻子,还时不时把工地上和异国他乡的逸闻趣事讲给妻子听,让妻子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万里之遥不能阻隔亲情,陈祥炎和家人虽然时常相隔万水千山,但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却用点点滴滴的情、实实在在的爱诠释了幸福最真实的内涵。

凭借着出色的海外业绩,2010年到2015年,陈祥炎连续五年获得中铁四局一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称号;获得2010年度中铁四局先进生产个人称号;2017年,被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评为十大优秀海外员工。2017年,陈祥炎家庭也荣获了安徽省职工“文明家庭”称号。

到2018年,陈祥炎走出国门整整8年了。8年来,他扎根海外无私奉献;8年来,他是一名无畏的开拓者,让中国企业的名声享誉在他工作的每一个项目;8年来,他是一名英勇的战士,带领的团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8年来,他是一名和蔼的老大哥,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一声“老陈”;8年来,他是家庭的顶梁柱,默默用责任与爱诠释了幸福的意义。

陈祥炎,一个黝黑的中国汉子,不求感动别人,却最终感动了认识他的所有人。

上一篇:中国交通新闻网: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 建立联合体,统一建
下一篇:《中国建设报》:汲取精神营养 在新时代勇作为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