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6-04

北京日报:让输水线同时是生态线

新闻来源: 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6-04-27

  昨天,南水北调通州支线建设工地上,一如既往的紧张、忙碌。轮休的施工人员王太平和李玉林接到一项新任务:播草籽。


  俩人从项目部领出一大袋草籽,各带上一小组人,分赴两段已经完成管道铺设的工地。大伙儿边走边说,“咱建筑工人干绿化的活,那还不简单?”


  真不简单!别以为播绿容易,给施工现场恢复植被,也有层层工序。


  首先是表土回填。深6米、宽8米的沟槽在输水管铺设完后,已经回填覆土,单单留下了几个用苫布盖住的小土堆,这是“表土”,也就是最上层的土壤。数月前开挖时,施工人员很用心地将表土单独存放,现在,仍然要将这层土回填到最上层,以恢复土壤肥力。


  然后是播种。将草籽与营养土混合,按比例播种下去。草籽是二标段项目部在绿化部门指导下买好的,全是适应本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各类野花草籽,比如矮生翠菊、满天星、屈曲花、花环菊,开花季节不同,一年四季常绿。在靠近路边的位置,还要种上一排爬藤月季。


  最后,浇上水,盖上一层薄薄的苫布,几场雨水后就能冒出成片的绿芽……


  “现在只是初步的恢复植被,管道一边铺设一边进行,避免大量黄土裸露,以有效地控制扬尘,”中铁四局二标段党工委书记刘铭源告诉记者,“工程结束后,移植出去的树木还要种回原地,那时景观就基本恢复了。”


  南北水调通州支线全长9.2公里,其中有8.5公里邻萧太后河而行,两条直径各1.8米的输水管就位于河岸绿化带下方。动工之前,需要移植的3860棵树一一编号,每一棵的根部用草藤包裹,运到附近的苗圃客居。工程结束后,再原样运回,继续生长。


  输水管线施工,绿化的意识先行。表土存放、树木移植,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今年,萧太后河治理全面启动,配合河岸绿化,遍植乔木、灌木,林间野花,绿化效果将要提升。”通州支线项管部部长刘俊伟说。


  明年春季再走通州支线,一路相伴的,将是一道绿荫茂密、林水相依的生态走廊。


  不仅仅是通州支线,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首都供水新的生命线,也逐步成为了集生态隔离、美化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廊道。西南部的大宁调蓄水库形成220公顷生态水面,周边绿化面积52公顷,与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携手成为京西新景观;西北部的团城湖调节池,种植了丹江口库区典型树木,绿化面积约34公顷,与“三山五园”景观带浑然一体;在东北部,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也打造了一条滨水绿廊。


  南水进京来,300公里输水线也成为一道生态线。

上一篇:北京日报:悄然延伸的输水长龙
下一篇:北京日报:探访南水北调通州支线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