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6-05

安徽日报:农民工成为建筑施工“发明家”

新闻来源: 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6-05-12

    本报记者 许根宏本报通讯员 许乃见

  近日,在中铁四局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记者见到了徐露平。比40个足球场还大的肥东梁场场区,徐露平每天要用脚丈量十几遍,脚底都磨出了水泡。

  1980年出生的徐露平,高一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从1999年开始,他从事预应力张拉施工,这一干就是16年。他先后转战过中铁四局杭州湾跨海特大桥,京沪高铁、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和连盐铁路等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工地。每到一处,徐露平总是对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边学习、边琢磨、边总结。通过刻苦钻研,2009年,在合蚌高铁下塘制梁场,徐露平发明了“钢绞线自动穿束机”。过去人工穿束要6人至8人,而机械穿束仅需2人至3人,省时又省力。此外,机械穿束比人工穿束钢绞线每根至少节省材料15厘米,仅此一项,每片梁的成本节约就达700元左右。他把发明无偿推广到了中铁四局四公司所属的合蚌客专下塘等近10个梁场,仅此一项就为项目节约成本近300万元。 2010年,徐露平被中国中铁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当选中国中铁公司“十大新型农民工”,今年1月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称号”并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何提高箱梁的洒水养生效果一直是个难题。徐露平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展开技术攻关,采用养生新工艺,对每个台座投入自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洒水养生,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仅1500元的工艺成本就将难题解决,管理人员从5个缩减为2个,一年下来,仅人工费一项就节约 8万元。徐露平和他的徒弟们还提出了“扩大张拉工具锚孔径”的合理化建议,经采纳后,不仅方便了工人操作,还节约了时间,由之前的张拉一束钢绞线最少需要20分钟,节省到现在只要5分钟。

  今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中铁四局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工作,他在梁场组建了 “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成立了工作室创新工作小组。由徐露平任组长的创新工作小组成立不到两个月,就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内卡式千斤顶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让每片梁可以节约钢绞线约300米,节约成本超过1000元。在工作中,徐露平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近70余次。

上一篇:合肥日报:合肥志愿者覃航当选“中国好人”
下一篇:安徽工人日报: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城市轨道建设主力军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