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19-04

中国日报网: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新闻来源: 中国日报网 浏览次数:时间:2019-04-30

\

元江特大桥全景航拍。【摄影:李国斌摄】

\

班组长正在指挥塔吊装卸钢筋。【摄影:卢建建】

四月以来,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迎来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这里群山连绵、沟渠纵横的地貌,已给建设中的玉磨铁路(中老铁路国内段)带来诸多难题;而平均高温已近40摄氏度的天气,更是给建设者送来了挑战。

但来自中铁四局的建设者从他们负责的玉磨铁路5标仍然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为助推“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他们已贯通了5标的两个隧道;在元江双线特大桥的四墩两台中,承台建设全部完成,主墩3号墩已浇筑至111米。元江特大桥已进入建设后期。

元江特大桥是玉磨铁路的标志性工程,全长832.2米,由中铁四局五公司及钢结构公司联合施工。大桥位于元江县南,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哀牢山区东南侧、横跨红河。站在远方眺望这座庄严雄伟的大桥,只见桥梁如彩虹飞腾、桥墩冲天而起,真是一大奇观。她让人感觉到真正是“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玉磨铁路(中老铁路国内段)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控制性工程,起于云南玉溪,止于中老边境磨憨,线路全长508.53千米。玉磨铁路5标属于特桥标,全长6.014千米,全线最复杂的8座桥梁都在本标段。主要工程包括“八桥两隧”、区间及站场路基等,施工管理点多跨度大、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极高,其中以南溪河、元江、阿墨江3座特大桥的建设难度为最。

\

桥顶钢桁梁架设。【摄影:陈于飞】

玉磨铁路:绘

玉磨铁路属于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大动脉。2021年建成通车后,玉磨铁路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条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也将结束西双版纳州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时,乘坐火车从昆明到西双版纳,只需要3小时左右的时间,比现在乘坐普通客车节约四到五个小时。而中老铁路全线建成后,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助推 “一带一路”倡议纵深发展。

在玉磨铁路建设沿线,分布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维护地方百姓利益。玉磨铁路建设不仅带动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增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有利于多民族共同发展。

在玉磨铁路施工难度最大的5标,中铁四局建设者顺利推动了工程建设向前迈进。随着元江特大桥进入建设后期,全体参建员的下一个攻坚目标将是南溪河四线特大桥。南溪河特大桥全长920.3米,跨高速施工,设计难度和施工难度都比较大,安全要求更高。不久之后,这一系列特大桥将相继建成完工,为玉磨铁路乃至中老铁路按时通车提供可靠基础,也为世界其他同类桥梁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更为绘就彩玉之南“一带一路”新画卷点亮画龙点睛之笔。

跨越天堑

元江双线特大桥横跨V型的红河峡谷。这里群山连绵,沟渠纵横,属构造侵蚀峡谷地貌。加之气候雨热同季、干燥风大、旱涝分明,让大桥的施工建设从开始就面临较多不便。

四月以来,该地气温持续攀升。特别是临近正午,烈日直射,热气蒸腾,在111米的桥墩上,作业人员抢抓旱季施工最佳时机,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桥墩上的混凝土结构、钢筋、防护栏等材料设施的表面温度超过了40度。为确保安全,所有作业人员不仅戴上了防烫伤手套,还随身配备了清凉油、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用品。

进入夏季以后,工程进度与安全质量将迎来更大压力。根据计划,项目部实行两班倒的工作模式,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浇筑发生间断停滞,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除了防暑降温,还要防洪防汛。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建立了应急物资库,实时盯控降水及河流水位情况,清理河道堵塞,同时运用地质勘探评估,制定逃生路线等等。

在元江特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参建团队的意志得到了磨砺,许多宝贵建设经验和前沿工艺工法得到了总结提炼,彰显了质量中国和智慧中国的良好风采。

\

桥顶钢桁梁架设。【摄影:陈于飞】

震惊世界的智慧:一桥两创世界纪录

由于元江特大桥两侧的山体坡度达到70度,桥面到江面高差237米,大桥主墩3号墩设计高度达到了154米,位居同类桥梁全球第一,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墩”。目前,3号墩混凝土浇筑已突破“百米大关”,正式进入高空作业攻坚阶段。此外,大桥还是我国首次建造的大跨度上承式连续钢桁梁铁路桥,上承式连续钢桁梁249米的主跨也刷新了世界建桥记录。目前,整个钢桁梁架设已完成18节段,占总体工程量的百分之四十。

按照设计,这个桥墩的重量将超过12万吨,加上2.1万吨的梁体,在不通过火车的情况下,桥墩底部要承受约15万吨的重力。而设计人员在对桥墩底部进行地质勘探时发现,地底结构非常破碎,根本不足以承受如此大的重量。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方案比选优化,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由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通过墩顶横梁和中间“X”型钢结构横向连接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承重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桥墩自身重量。这一国内首创的工法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一座起于崇山峻岭之中,跨越国际性河流的桥梁刷新了2项世界纪录,不仅体现了参建人员的勇气,更彰显了中国建造的智慧。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马晨光)

上一篇:中国日报网:可敬的中铁四局“飞天勇士”素描
下一篇:厦门网:福厦高铁建设进入“高速”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